板蓝根

药品首页

药品详情

板蓝根

一级分类: 抗生素
二级分类: 抗感染植物药
药物剂型:
1.冲剂(干糖浆剂):12g;2.注射剂:1.0g(2ml)。
药理作用: 板蓝根和大青叶含靛苷,对一些细菌、如枯草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痢疾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,还有抗病毒作用。
药动学: 尚不明确。
适应证: 可用于流行性腮腺炎、流行乙型脑炎、甲型病毒性肝炎(传染性肝炎)、流行感冒、单纯性疱疹性口炎、上呼吸道感染、扁桃体炎、流行性腮腺炎(腮腺炎)、咽炎以及肺炎等,有预防或治疗作用。
注意事项: 肌注偶可引起过敏反应。
不良反应: 板蓝根注射剂偶可引起过敏反应,表现为头颈部皮肤潮红、双手麻木、手指僵直、烦躁不安等,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,尚可见皮疹、药热、血尿、多发性肉芽肿、局部红色风团、关节疼痛等。
用法用量: 1.冲剂(板蓝根干糖浆):由板蓝根和大青叶浸出,加适当辅料制成。主要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、咽炎、扁桃体炎、腮腺炎。每次1~2包,每天2~3次。2.注射剂:每支相当于生药1g(2ml),适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、无黄疸性肝炎、慢性迁延性肝炎,对腮腺炎和麻疹也有效。用法:肌内注射,每次2ml,每天2~3次。3.感冒退热冲剂:板蓝根、大青叶各200g,连翘、拳参各100g,煎膏后制颗粒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、急性扁桃体炎、咽炎,每次剂量16~32g,1天3次。
药物相应作用: 尚不明确。
专家点评: 板蓝根多与大青叶浸出液或煎膏后制成颗粒(冲剂),临床用上呼吸道感染、咽炎、扁桃体炎、腮腺炎等的治疗,也用于某些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。
Copyrights 2005-2017 导医网 版权所有